從安般念至色、無色禪 (二)
禪相從「想」而生,而在禪相出現之前,由於不同禪 修者有不同的想,即產生不同的禪相。雖然所修的業處都 是安般念,但卻因人而異地產生不同的禪相。對於有些人, 禪相柔和得有如:棉花、氣流、似晨星的亮光、明亮的紅 寶石或寶玉或珍珠。對於有些人,它粗糙得有如棉花樹幹 或尖木。對於有些人,它則呈現得有如:長繩或細繩、花 環、煙團、張開的蜘蛛網、薄霧、蓮花、月亮、太陽、燈 光或日光燈。像棉花一樣純白色的禪相大多數是「取相」 (uggaha nimitta),因為取相通常是不透明、不光亮的。 當禪相像晨星一般明亮、光耀和透明時,那就是「似相」 ( pañibhàga nimitta)。當禪相像紅寶石或寶玉而不明亮 時,那是取相;當它明亮和發光時,那就是似相。其他形 狀與顏色的禪相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去了解。 如果禪相出現在你面前遠處,就不要注意它,因為它 可能會消失, 而且如此修行是不會達到安止定( appanà samàdhi)的。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修習)安般念業處 的一個重要規則。註釋裡提到:只有當修習念( bhàvanà sati)能夠專注於接觸點的息時,安般念的定力才能圓滿 成就。若專注該處之外的息,那是不能證得安般禪那的。 所以,當禪相遠離於息時,你不應該注意它,而應繼續只 專注於鼻孔周圍一處清楚的息,隨後禪相就會自動移近及 停留在該處、與息結合成為一體。 如果禪相於氣息的接觸點出現,且保持穩定,該禪相 似乎是氣息,氣息似乎便是禪相,而且心很自然地緊繫於 它,其時便可忘記氣息而只專注禪相。如此從氣息轉移注 意力至禪相,你將會進步。 達到這階段時, 切記別玩弄禪相或故意改變它的形 狀,也別讓它消失。除此之外,你也不應注意禪相的顏色, 因為《清淨道論》裡提到修習安般念的一項重要原則:neva vaõõato manasikàtabba§──「也不應注意(禪相的)顏 色」。如果你注意它的顏色,則成了修習色遍禪,而不再是 安般念了。而且你的定力將停滯、無法提昇,禪相也可能 會因此而消失。因此,就好像把一粒珍珠投進一個裝滿水 的杯子,你應只是讓心投進禪相裡,令心平靜地專注它為 禪相。 如此用功,它就會變得越來越白,當它白得像棉花時, 這便是「取相」。你應該下定決心,保持平靜地專注於那白 色的「取相」一小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