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7 薩南達傳訊 食物的選擇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月 29, 2024 22:18 徐豊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e02_92YYM22:19 徐豊荏 圖片22:19 徐豊荏 圖片22:19 徐豊荏 圖片22:23 徐豊荏 圖片22:23 徐豊荏 聖哲曼: 不到等明天 昨天就應該做 今天就已經太遲了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念處的意義 班迪達尊者 9月 13, 2009 簡介 班迪達大師經常提到「念處」(Satipattana)的意義,他運用語源的說明,闡釋禪修練\ 習中, 觀察生起的身心目標的正確方法。 大師對「念處」這個詞作詳細且實用的說明,是非常難得的一件事。這說明是令禪修得 以成功的妙方。如果謹慎地運用在個人的修行上,「法」將會很快地自我顯露。 正念的七大利益 念處禪修的練習,能夠讓眾生的心得到淨化、超越憂愁和悲泣、滅除身苦和心惱、進入 正道、並證得涅槃。 念處的語源 巴利文的Satipattana,通常英譯作正念的四個基礎(Four foundations of mindfulness )。然而,將Satipattana這個複合字拆解,再檢視其個別成份與組合後的含義,將能夠展 現它完整的意義。 sati + pattana 或者 sati + pa + thana sati(念)源自意指「記憶」(sarati)的字根,但當它作為心所時(遍一切美心心所),則 表示「心在場」、「對當下的警覺」、「覺知心」、「醒覺及留心」,而不是指對過去的 記憶能力。 pattana(住、處)是指「緊密、堅實而穩固的建立」、「運用」、「建造」。 組合這sati與pattana兩個字後,這複合詞的意義就變成「緊密、堅實及穩固的建立起對 觀察目標的覺知」,這種覺知也可以說是supatitthita sati(穩固的正念)。 四念處 四念處只有一個本質──正念觀察身心現象,它們有所區別,是因為正念運用在四種目 標:1.身(kaya) 2.受(vedana) 3.心(citta) 4.法(dhamma)。最後的「法」包含五蓋、五 蘊、六根與六境(一般活動)、七覺支和四聖諦。 正念 巴利文的Sati(念)經常被英譯作Mindfulness(注意或留意)。然而,這樣的翻譯還是無法 呈現完整的字義。「觀察力」(Observing Power)是比較貼切的翻譯。它完整的字義,可以 透過它的幾個特色來理解,例如特相(lakkhana)、作用(rasa, 味)、現起(paccupatthana) 、近因(p... 閱讀完整內容
如何保持身體健康 11月 20, 2009 我後來想想 以下敘述應該只適合健康或只有點小病的人 因為我一開始只有想到敘述我自己的狀況 沒有把癌末的狀況考慮進去 所以 癌末的話在運動方面 可能可以從甩手功開始 只求有運動到 讓血液有循環就好 不求躁進 之後身體狀況變好再慢慢加 比如說一開始只能跑一百公尺 兩天後跑110公尺試看看 不行的話就繼續維持一百沒關係 比如說一開始甩手功早上只能甩兩分鐘就累了 就休息 不勉強 下午再來一次 若不覺的負擔 再慢慢增加強度 =========================================== ... 閱讀完整內容
2024/3/15 揚升大師 宇宙並沒有給任何眾生加諸任何的限制 3月 16, 2024 就像逛街時 看到不喜歡的衣服 略過即可 以下是我整理的筆記 分享給板上極少數有需要的人 不需要的人略過即可 超意識 潛意識 意識 分別對應 神我 靈魂自我 身體自我 當入定時 暫時拋下了潛意識與意識 進入到超意識 見到了神我 因為任何的眾生他的神我都是完美無缺的 所以在這時體驗到完美 但出定之後 有諸多雜染煩惱的潛意識與意識回來了 貪嗔痴慢疑等煩惱就又回來了 所以修行是在修潛意識與意識 因為神我是完美的 沒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如果靈魂的潛意識與身體的意識不修正到與神我相應 那麼出定一段時間之後 就又跟神我斷聯了 把潛意識與意識修正到與神我相應 那麼即使出定 即使是在意識與潛意識清醒的狀態下 神我也能常駐 隨時都可以體驗到完美 所以就可以解決入定時一切都是完美 出定時一切都是煩惱的現象 神我是有一定包容性的 所以不用修到跟神我一摸一樣 只須把與神我主要不相容的兩個問題修正掉 第一 必須具有無條件的愛 愛的定義參考哥林多前書第13章 第二 情緒體 感受體 心智體必須清理乾淨 清理方式包括光的課程 內孩療癒 前世療癒 等等 心智體則可以用觀慧去參透釋放掉靈魂與身體的限制性的信念 但無法釋放掉神我的 限制性的信念越多 與神我就越不相容 因為神我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永恆創造體 祂什麼都創造 而對身體的限制性的信念讓人以為自己只是一具獸性的軀體 但神我本身也是有限制性的信念 即 1. 無條件的愛 2. 發出去什麼 就返回什麼 3. 有一個合一的我存在 神我的信念即宇宙的基本定律 也是在眾生無限的探索後的最佳解決方案 在此宇宙內可能是無法改變的 但達到佛陀的涅槃 滅盡定後因為連神我都捨去了 所以也就沒有神我的限制性信念了 佛陀說 戒->定->慧 定是極為強力的工具 可以拿來產生觀慧 或打破限制性的信念 但內孩療癒跟前世療癒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因為這些限制性的信念都是過去發生的重大打擊事件得來的 即使是入定也無法涅槃 即使是入虛空遍定感受到空性 也還是有一個"我"在感受空性 即使是入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 依然有個最微弱的我識在入定 即使在定中只剩下神我 依然有一個合一的我存在 所以最多就是投生到宇宙的最高第12維度去 對大多數的宗教指的終極涅槃來講 指的是與神我...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