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那般那數息法

轉載自 http://www.dharma.com.tw/X1Chinese/D22Method/M107ABreathe.htm

二、安那般那數息法

打坐第二重點是呼吸,呼吸主要在建立丹田契機,使丹田能成形。次要目的是攝受初學的粗心,不致於胡思亂想。其實此安那般那數息法在初學者言,比打坐姿勢來得重要。因丹田不成形,打坐就無進展,姿勢擺得好,也是只有腳痛的份,學習時間會拖得很長,耐力不足者即會退轉,不學了。

在座的七、八位同學是第一次學習打坐,腦中一片空白,教你怎麼做,你就怎麼做,會有很好的境界,進展也會很快;以前自己摸索,或者是在別的地方學過的,不管對的、不對的都會變成一種所知障,何謂「所知障」?所知學識養成的一種習慣,習慣就變成一種障礙。

現在先說明如何呼吸,要講呼吸就要配合數息法。要做數息法就要認識「心」,「心」就是意念,有的人搞不懂什麼叫做「心」?什麼叫做「意」?佛教講「心」有好幾種,譬如我叫他看我手指,手指在指導你看這裡、看那裡,此「心」在唯識講是第六意識,現在用此心念來前導你的呼吸。要呼吸時心為前導,鼻端開始吸入的空氣要緊接在後,然後繼續呼吸!

先述明《安般守意經》,經云:「坐禪法,一不二數,二不一數。一數二者,謂數一息未竟,便言二,是為一數二,如是為過精進。二數一者,謂息已入二,甫言一,是為二數一,如是為不及精進。‧‧‧,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便隨精進也。」由上舉經文觀之,呼吸配合數息法要,記住安般數息法要。

開始吸氣時,心當前導就開始往下走,氣跟在後面,心走到那裡就觀想那裡。觀想心經過鼻子、喉嚨、肺部再到胃部,最後入小腹丹田處。

現在說明「在一數一,在二數二」的要訣,一是單數,是指吸氣,二是雙數, 是指呼氣。何時是一,何時該數一?例如有一個人一口氣可吸100個氧(O2),開始吸氣時,心由鼻頭往下走,空氣隨在後。心走到一半路(胃部),第一個氧就跟在後面,此時第50個氧還在鼻外面,第100個氧還沒開始進入鼻中,這時候是不是在「一」?不是!這時候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又繼續往下走,走到丹田時,第1個氧到了丹田,第2個氧接著在後,第50氧達胃部中間站,第100個氧剛好在外面,這時候要不要數「一」?因還不是數「一」的時候,還尚差一點!故不能數一。

觀想的心已經到了終點--丹田,不能夠再往下了,氣呢?第100個氧還在吸,吸!吸!50個氧到了丹田,且100個氧也到了丹田。當第100個氧到了丹田表示這口氣已真吸滿了,對不對?對!這時候小腹會自然的微凸出來,不要故意把肚子脹得很大。吸滿了就再吸不進氣來,這時候是不是可以數「一」呢?對!正是數「一」的時候。該數「一」時心裡念一下「一」,這就是說「在一數一」的重點。

現在講「在二數二」,「二」雙數是要呼,到數「一」後要呼出間有3~5秒空檔的時間,做換氣的動作,每個人的時間不一樣;如果聽不懂的話,現在吸一口氣看看,要開始吐氣以前的空檔時間,是不是每個人不一樣長的!然後開始吐氣,這個動作跟吸氣的動作一樣。氣在我們體內經過代謝的結果,變為二氧化碳(CO2),我們都知道二氧化碳是不好的,要把它呼出去。

開始呼時,同樣的以心為前導,氣隨在後,這裡的氣是二氧化碳。心一起動,在呼出去的時候,小腹會自然慢慢的下凹,因為小腹凹進,氣才能吐出去,但不要故意用力將小腹內凹。心同樣當前導走到中繼站(胃)時,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胃部,第50個二氧化碳在丹田處,這時候是不是該數「二」?還不是!還不行!繼續吐!心慢慢走再經過肺、喉嚨、到鼻尖。此時觀想的心在鼻尖,第1個二氧化碳也走到鼻端,理論上講第50個CO2還在中繼站,第100個還在小腹肚子裡面,這時候也不能數「二」。第50個二氧化碳吐出來的時候,第100個還在半路上,還可以再吐,這時也不能數「二」,等到第100個CO2都呼出去,呼得不能再呼時,當下就可數「二」,此時心裡默念「二」!這樣一吸一呼也就完了!接著又開始吸,數「三」,開始再吐,就變為「四」,一直到「十」以後重頭「一」開始再數起。

講了半天,囉囉嗦嗦的,你有智慧的話,聽到這一句話,你就會知道怎麼樣做,因為是初學的,所以以理論不厭其煩的講解。

總結安般數息法的精髓即在:「你一口氣有多長,吸滿後再數一,這是「在一數一」;你一口氣有多長,吐盡後再數二,這是「在二數二」。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是為法行,就是正確、如法的功用行,也是正精進。因為有了正精進,所以就有了不及精進和過精進,這都是由這句話衍生出來的另兩種不正常方式。

講到這裡懂不懂?有沒有問題?沒人舉手就表示懂了!好!現在身體坐挺,盤不盤腿沒關係,就練這個動作,心觀想:去做「在一數一,在二數二,是為法行,正精進」的動作。認真的吸,認真的呼,吸氣時小腹微微脹、自然的微凸;吐氣的時候小腹自然的凹進去,有凹沒凹沒關係,因為有的人認真的呼吸,小腹會自然有凹、凸的現象。

同學實習後小參:

問:實習後似無特殊感覺?

答:初學者沒有感覺,表示你還沒有認真呼吸。

問:所吸的氣下不來,會有喘的現象?

答:吸了很滿是不錯,但你犯了一個毛病,已經沒有氣進來了,但還假裝在吸氣,只是悶在那裡而已,所以就會喘,這是過精進。假若真有氣還可以吸進來的話,那就是正精進的功法。   

在坐的有幾位是新的同學,大部份是在家修或在別的道場修,其實剛開始做的話,橫隔膜脹滿一定會悶,如果你連這個都沒有做到的話,表示吸氣不夠;打坐越久,橫隔膜會越來越下降,肺活量也會越來越增加。

橫隔膜是在胃跟肺之間,橫隔膜一直下降,所以就有空隙,可容納的空氣越來越多,等到丹田成形或者是肺通丹田之管成形了,有一條脈連接到丹田。像一個身體氣脈打通的人,在他勞累的時候,只要閉氣幾秒鐘,這條管子由肺到丹田又接上了,氣就一點、一點的到丹田。之後,他又精神抖擻,不再呼吸了,只有進沒有出,慢慢吸進來,一口氣可以吸多少氣進來,兩三分鐘一直在吸,這時丹田已成形,如果沒有的話,就會悶、會發熱。

正常的呼吸是一口氣可以吸100個氧,所以吐出去的二氧化碳也是100個,慢慢以後就不一定,有的只有進沒有出的,呼跟吸是不等量的,這要以後慢慢去體會。初學者吸一口氣有這麼長,吐盡時也這麼長,這樣一來一往,表示正常的「在一數一,在二數二。」

以前在大乘精舍上課時,有一位同學課後跑來問我說:「老師!真的我們身體有氣嗎?」

師:「有呀!」

生:「那我打坐二十幾年了,怎麼沒有感覺呢?」

師:「你呼吸沒力沒氣的,是沒有認真在呼吸!」

生:「打坐很好!可入輕安之狀,這樣就是在打坐吧!?」

師:「對!打坐很好,常常可以進入輕安的。」他認為輕安就是在打坐,打坐的境界只是很舒服而已,以禪修來講,二十幾年都是那個境界,不要說等先修班課程結束,也許你們現在就有那種境界了,何必花一、二十年。

生:「那我該怎麼做呢?」

師:我就跟他講這些,安般數息法的要訣。回去後他照做,一個禮拜後來上課,他就對我說:「真的耶!身體真有氣感!」因為他有十幾年的禪修底子,只是不知道怎麼修,這樣如法一做時,整個氣機就劈哩叭啦的一直發動,他才知道:哦!原來打坐是有氣感,是要這樣子的。

譬如說禪宗的經典從不講「氣」,《大藏經》也很少講「氣」,一講到「氣」好像都不對,都是外道,不講不是沒有氣,只是怕你們執著色身的「氣」,而不去修心,那就糟糕了;先修班的課程都是在練這個丹田,最重要的是到最後都是要修這個「心」,練得解脫、自在。真的沒氣,也修不進去,只在那裡講些名相,從不會修得好,故諦閑法師說,悟後才是實修的開始。

上述經文講「不及精進」及「過精進」的現象,那是依數數字來講,若依呼吸量的多少及數息相配度來言,「不及精進」是指一口氣未吸滿即數「一」,或一口氣未吐盡即數「二」,是為「不及精進」;另種情況,一口氣已吸滿,應數「一」時,卻不數,還悶在那裡;或一口氣已吐盡,應數「二」時,還不數,悶在那裡。此種現象是謂「過精進」。不及精進及過精進之利弊如下:

過精進會傷身,尤其是呼吸器官;不及精進是會多花時間在打坐上而已,因為方法不對,所以沒有辦法進到修心的境界。

普通我們剛開始的呼吸是這樣,慢慢的一個月、兩個月過去、一年、兩年過了、..,你的呼吸會越來越加長。假設最長是這樣子,何謂最長呢?表示你身體已經灌不進空氣來了,像籃球一樣,用一根針把球灌滿氣,灌滿的時候就會反彈,所以氣就進不去了。身體也一樣,等到你身體氣都灌滿的時候,你能再呼吸嗎?氣進得去嗎?不能,所以呼吸就越來越短。在剛開始學的時候呼吸是越來越長的,長到一個境界以後,氣就進不去了,到最後呼吸就變為似有若無。很多老參說:「我忘了呼吸!」這時候吸一點點就夠了,甚至於不呼吸了,這已經快到三、四禪的境界。

打坐一柱香也是一樣,剛開始呼吸越來越長,..,你叫我數息法,我數得很用心,呼吸就越來越慢、越來越長。數到一個境界以後數不下去了,進不了空氣了。數一數二的數息法,除了丹田的誘發以外,還可加深呼吸,這個過程及功用要去了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念處的意義 班迪達尊者

2024/1/31 顯化法則練習 打坐中練習 心得 聖哲曼顯化精要

判斷真偽經